大学本地率是一个真实的技术指标,可以客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大学对本地的意义。做了许多数据以后,发现本地率取决的因素很多,比如教育水平、经济、政治因素等等。由于地方院校的天然保守性,本地率在很多地方都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不那么显山露水的地方,比最高恐怕不会有结果的。毕竟学校的开放性是不一样的,有愿意开放别人还未必愿意去呢,而有的地方越是不开放,越是削尖了脑袋往里挤,这是围城效应或头羊效应。
在世界范围我的视野还没有看到那么远,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北京是大学本地率最低的地方,大概没有争议。政治因素么,其他的地方比如上海,或者有学校也是如此,但普遍意义上本地率不足10%恐怕属于教育奇观。我今天就想看看本地率最低可以到多少?现实已经到了如何的一种残酷情况。这里我暂时回避军校,因为军队系统高校虽然不少,但他们的特殊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就算要整理研究,也是不会公开的。
我想到的代表是在北京的双一流名校中央民族大学。这个学校本地率应该是最低的,虽然北京的少数民族绝对数量不少,但在北京的少民上民族大学的比例和北京人是一样可怜的。无须讳言,在北京的大学都在尽情的使用着北京资源,他们的特权是全国人民赋予的,却由北京地方来承担,这不是永恒之策。高帽子有高消费的。不信?看看下面的数据。结论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本地率是2.56%。
整理到这里本来应该告一个段落了,但习惯性的继续,我发现了一个很低的学校,它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北京校区。仅仅是4.73%!北京真的真的真的是一个贫油地区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