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生活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尤其是所谓的重点中学,大多以选修课为标的物。前几天我说选修如同选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他们说他们的选修课很素质的,没有刷题,还有人说他们特色班的孩子体育也是一级棒的,我报以呵呵。都是孩子,不必吹牛,都是帝都名校,谁还不知道谁啊。当真这世界还是普遍联系的,你不说实话,还是有说实话的人,实话是挡不住的。坚持自己的盲人摸象,总比坚持道听途说有意义。
分道扬镳就是小升初以后最直观的感受。孩子们也好,家长们也好,开始走在了不同的道路上。至少在未来3年里,不同学校的家长之间具体的交集会越来越少,孩子们的区别也会越来越大。不确定是否会殊途同归,但至少初中不会,由于小升初的机缘不同,分化已经开始,而且在可以预期的3年里,必须加大到可以明显识别的程度。这是我这开学2周感受的最深刻的直觉。万万的同学去向是不一样的。我不说比例了,也不说具体学校了,以免刺激。小升初之后,我的警惕性变得更加高了而不是低了,也请读者原谅。
某甲去了某中,做了班长。他说他第一天喊破了嗓子也没有人听。某乙去了某中,做了学习委员。甲乙都是好孩子没问题,因为家长的不重视而大派位。本来就是学习几个序位的差异,但未来就很难说了。毕竟孩子们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他们不是天然的领头羊,那么被拖后腿几乎是一种必然。更不用说集中精力往前冲了,这不是没有选修课的问题,而是学习环境的问题。纵然保持了3年的第一名又会如何呢?且拭目以待3年后看看我的判断和实际的差距。
万万的选修课开始上了,说是感觉好难。3门中了的一门叫VB编程。说是有N多旁听生被老师劝退了,他没有听懂,下课主动问了老师好久才明白讲的是什么,而其他的同学都已经走了。我很奇怪别人的悟性都什么好么?按理说孩子的入门能力应该不弱的,毕竟这课号称零基础的。只是没有一页笔记,这可能还是需要培养习惯吧。晚上一直在下一个软件,很大的样子。看起来孩子要自己开始摸索完全陌生的东西了,我也帮不了什么忙了。
其实选修课是另外一种必修课的,因为不能零学分啊!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多孩子都轮空了。也许是准备的总课时不够吧,毕竟按一个孩子一门准备的课程,本来就不应该允许报3个。有的孩子中标了2~3个,自然其他还是就吃零蛋了,这安排的有问题,而且问题比较大。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开选修课的学校都存在这个问题。还是热点过于集中的缘故?总之一头雾水,总之孩子们开始兴趣分散了,分道扬镳从初一就开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