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歇歇了,换个话题,不聊小升初了,可没想到这么快就又看到好玩的段子出来,忍不住再记一笔。月坛学区的事情最近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了,几次都有主管领导接待,规格还不低。还有相关小学的校长作陪,要知道,小学家长想见小学校长,在帝都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呢。而去了教委,不仅有区级领导接待,还有小学校长作陪,面子老大了。让人觉得这还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比传说中的民选领导人差多少。毕竟帝都本土孩子家长怎么看上去都还是属于人民的范畴,而且是素质比较高的讲道理的人民。
我一直觉得区域比例制度会是最终版本的妥协方法,但一定要给机会,给比例,而不能断了念想。任何具体操作方式,如果让一部分断了念想,就算是再少的人,也会闹出大事情来。发明多少新词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到底还是落实到自己孩子有没有可能性。有可能性就是好的政策,没可能性就是对自己的坏政策。这个主观标准是永恒正确的。锁区已经让西城失去了“市重点”,如果再锁片那就连“区重点”都不会存在的。师资、生源、硬件都不能无条件的复制,更不会瞬间复制,唯一可以依赖的优质教育资源大概就是所谓的底蕴,可底蕴这个东西能用多久?如果四中八中成为11个片区的调剂校,那有会用什么方式来调剂呢?抓阄么?四中八中都是抓阄生和属地直升生,那还是四中八中吗?那还是优质教育资源吗?难道你没有发现,现在所谓的重点中学已经是肢解了,大卸八块了。曾经辉煌的拳头已经握不紧了,没有了真正选拔制度,合并了太多的分校,集团化已经导致了没有拳头。为了满足虚荣心,一个年级在一个校区上课的市重点已经不是一所两所了。一个好端端的拳头市重点本部,已经被舆论撕裂成了至少3个,东西奔波,好在西城就是巴掌大的地方,可海淀也这么搞呢,比如北大资源、中关村。这样动荡的教学区域划分,还是我们以前认为的市重点吗?难道一个年级一个校区的模式就是我们期待的优质资源倍翻吗?要么是挂牌的分校,要么是分散的教师,要么是分散上课的孩子,这不是教育均衡,而是教育平均,是倒退,是折腾。
我跑题了,今天我想写的本来不是这个,而还是月坛学区的故事。南礼士路链家的官方微博发了一个广告,和今天该区域小学家长会上说的信息一致,那就是214和月坛绝对没有那么不堪,起码属于中档好学校。当然,中介的口才更好,直接把这2个学校升级为市重点了,这样房子就更好卖了。可是,可是,鬼才会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