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大学都是公立的,尽管建设资金有过大富豪捐赠,比如陈嘉庚、李嘉诚什么的。从所有权上看,大体是百分之百的全民所有制,从无例外。但要是从每年教育经费的划拨上看,就有三六九等了。一等一的资金划拨是中央财政从教育经费里直接划拨的,一等二的资金是国家科研经费按项目各个学校争取,一等三的资金是国家各个中央部门和央企的共建专项投入和福利。二等一的资金是属地教育经费划拨,二等二的资金是校办企业奉献,二等三的资金是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共建专项投入和福利。三等一的资金是学生交的学杂费,三等二的资金是校友基金会捐助,三等三的资金是其他自筹渠道比如办班、卖证。
共建,尤其是与厉害的国有机构共建,不单单是企业,是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高校发展甚至赢得口碑的重要方式。正是这个中国特色的事情,让我们无比关注共建信息。共建通俗的说,就是找金主,这个事情本身可以是公开的,但细节通常很难都公平公开。因为金主也是有需求的,尽管现在能共建的单位大体还是全民机构(企业)为主,但集体性质的,地方利益集团机构,也纷纷成为背后主要的推手。毕竟,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上国家预算的台面的。
多年前,北京市政府就签署过多份与在京985的共建协议,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赞助了北大清华几十亿的土地资源和无数的优待措施。但也许仅仅是金主罢了。今天博文里想记录的是另外一个最新的共建新闻,就是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共建了6所大学,这又意味着什么?是民委单独出专项资源给教育部,还是教育部成为了新的金主?没有细节。新闻链接如下:
http://learning.sohu.com/20151029/n424532453.shtml
育部和国家民委共建了6所大学 2015-10-28
省部共建一直是很多高校极力争取的,这其中尤以获得教育部共建最为艰难,虽然近几年来获得省部共建的大学大幅增加,但是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和其他部委共建,教育部参与共建的大学并不多。今年以来教育部频频出手,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等地方强校都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共建。不过就在几天前,教育部大手笔和国家民委联合印发了《国家民委 教育部关于共建国家民委所属高校的意见》,教育部此次一口气将国家民委的6所直属高校全部共建了。
耗时一年的艰难协商终成正果
而国家民委的6所大学集体获得共建,其实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国家民委、教育部于2014年就启动共建委属高校工作,经多轮协商沟通,一直到今年的十月底才最终敲定共建事宜,也就是说整个协商共建的过程也耗时一年左右,颇为不易。《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共建国家民委所属高校的意见》的正式印发,这也标志着国家民委所属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全部进入委部共建高校行列。能够获得教育部的共建殊为不易,很多地方强校争取多年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像教育部这次一次性共建6所大学的情况则更加罕见,这6所大学中,中央民族大学本身就是985名校,教育部共建对其影响或许并不太大,但是对于其他5所大学来说,则意义非凡。
教育部对于国家民委直属的几所大学一直以来都颇为支持,在2011年的时候,就指定了5所教育部直属大学重点对口支援其直属的5所大学,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大连民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对口支援北方民族大学、重庆大学对口支援中南民族大学、湖南大学对口支援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对口支援西北民族大学。另外除了教育部重点支持外,国家民委也和各个地方政府签订了协议,国家民委直属的几所大学也都获得了地方的共建。
获得教育部共建后有哪些好处?
根据《意见》,国家民委将指导和帮助委属高校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加强对委属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加大对委属高校的经费投入,为委属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更好的条件。
而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委属高校改革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成果奖、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方面给予扶持,在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等布点和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适当增加委属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支持委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和教学科研、管理团队建设,在申报教学名师等各类人才计划中,给予政策倾斜,在大学校长培训和高校师资培养计划中予以支持。根据委属高校改革发展需要,适当加强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支援京外5所委属高校工作。支持有需求、有一定能力和条件的委属高校承办孔子学院。
国家民委直属的6所大学中,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民委直属高校中也唯有中央民族大学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其龙头老大的地位无可撼动。不过其他的几所国家民委直属大学其实最近今年来也都发展的不错,例如中南民族大学从2006年实现了博士点等一些列重大突破,大连民族大学也在今年顺利改名成功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