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二不小心

永做第二,学会说不,保持年轻,真心做人

 
 
 

日志

 
 

迈农悖论-谈逻辑23  

2017-04-14 09:32:38|  分类: 心情日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逻辑这个东西,可以检验人思维的严谨性。当你认真审视自己的命题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自己是在不可靠中打转圈,一些理所当然的东西不过是在自以为是。下面这个逻辑悖论就是一个例子,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就当做了先验的东西。这不仅仅是无知的问题,运用的巧可以成为逻辑陷阱。

迈农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新实在论者。迈农从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智者篇》等对话录中提出了一个悖论:哲学对话录是否具有“在场性”。这个翻译属于意译,‘在场性’即哲学状态;黑格尔认为是‘绝对理念’、尼采建构了‘强力意志’、海德格尔的中心思想,即‘存在者的存在’或‘此在的本真性’、笛卡尔译释为‘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在场’(Anwesen)即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歌德说是‘原现象’。翻译过来,相当于我们汉语的‘在→不在’的‘在’和‘有→无’的‘有’。

例如,某人说女娲娘娘不存在,我问:“不存在的是谁”,某人只好回答:“(她或这个人)是女娲娘娘”。这(问题)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女娲娘娘的存在,如果女娲娘娘谁都不指称,某人怎么知道是哪个人不存在呢?这里揭示两套问答背后的思想是:“一个东西必须存在,你才能谈论它;女娲娘娘在某种意义上必须存在,你才能说到女娲娘娘。罗素也用了一个简明的问题概括了这一悖论:“一个不存在的东西(a' nonentity)怎么能够成为命题的主词呢?”

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然后展开得到许多结论,就是迈农悖论。这个有点无中生有的意味了。无中生有的命题也许并非毫无价值,但价值真的不多,也就是闲了构建的语言空中楼阁。如果你发现某个命题可以类似于迈农悖论,就是说如果能用在场性的质疑造成对问题的困惑,那就无视这个命题的好。因为这个问题不符合逻辑,比如:爱情的存在。

迈农悖论-谈逻辑23 - 二不小心 - 二不小心

 

  评论这张
 
阅读(53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